97美术网

  • 13587667961
  • 97美术高考网-公益艺术文化美术教育!致力于李红伟名师公益美育美学课题研究体系
搜索
97美术网 首页 美术高考 美考资讯 教育资讯 查看内容

王珣介绍——《伯远帖》/《三希堂法帖》—全名是《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2025-1-6 10:30| 发布者: quanshiyinian|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400年),终年52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王珣《伯远帖 ...
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400年),终年52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王珣《伯远帖》是东晋传下来的唯一存世的行书真迹。
       伯远帖》收藏于乾隆“三希堂”。《三希堂法帖》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末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三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献之《中秋帖》(摹本)、王珣《伯远帖》,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全名是《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显示出“三王”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高度,皆为国家稀世之宝。
————————————————————————
     (晋)王珣《伯远帖》 纸本 行书 25.1cm×1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三希堂晋代唯一真迹,实为稀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该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

      《伯远帖》文字内容:“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意思是,王珣给伯远写信说:伯远在事业辉煌时,大家对他期望都很高。认为伯远是诸从兄弟中成大器者,得到大家敬重。但他从小身体很弱常病,志趣在于悠游自在地生活。此次才获得出任而事业好转,但意愿尚不能舒展。我们就像昨天才分别一样,相隔太远,大概此别以后难再相聚。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互造访晤对。

        这封信共47字,描述与与伯远天各一方的思念心情。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曰:“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清人姚鼐说:“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伯远帖》问世已有1600多年,年代之早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真迹”珍宝。此帖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为成熟的行书。

       《伯远帖》的艺术特点:文才焕然,铮铮铁骨。字体笔画绵长,开张利落,露锋入笔,笔笔入纸,爽利大气。文中“分别”二字,还带有隶书的痕迹。“不”字长撇劲挺,瘦硬通神。“不克”两个字笔画很瘦,犹见精神。“如昨”之“如”字,简洁明快,笔不到意到。

王珣行书的特点是儒雅,《伯远帖》的整体章法如日初升、如沐春风,如云如霞如烟,不食人间烟火。结体开张,疏密有致,字体形态修长,结密无间,有清瘦之感。王珣行书伸缩性大,体变多,萦回玲珑,生动流美,平易近人,雅俗共赏。整幅作品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到好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jz_fbzt! !jz_lxwm! !jz_gfqqq! 画室广告投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