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绘画是指以油画、水彩或淡彩等标准技术法完成的可携带尺寸的创作或美术绘画作品(PAINTING),以区别于其他像壁画、装饰艺术、插图和商业广告设计这类绘画——文化特点15世纪的尼德兰,架上画已初具雏形,继而影响到威尼斯画派到17世纪荷兰小画派出现时,架上画进入了繁荣时期。这首先是由于文艺复兴时代适应新兴市民阶级出现而产生的审美趣味所致。因为表现宗教题材、神话内容的大型壁画和装饰插图不能满足市民阶级对室内装饰的需要,所以尺寸较小、便于移动和悬挂的架上画应运而生,由此绘画从接受教会、宫廷的委托绘制开始走向艺术市场,在私宅、公共建筑、商业服务设施和办公室内,油画成为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早期架上画虽有少数仍是受委托绘制的,但大部分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出卖。画架、画框、画板、画布乃至画室的出现,促进了架上画的产生、发展。架上画反过来也推动了它们的改进、完善。由J.凡?爱克等人在油-胶粉画法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用松节油调制的颜料,取代了绘制壁画的蛋清颜料而成为绘制架上画的主要颜料,使作画时颜色易于调和,便于用笔,可层层覆盖,画面色彩鲜亮、富于光泽和细微变化,有利于对光线、瞬间的情感氛围的表现,使画面效果更适合于社会的审美要求,绘画技巧也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架上画的产生使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乃至风俗画得以独立出现于画坛,它还使美术教学从早期壁画的师徒传授方式转向画室和学院教学,到19世纪,学院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均以架上画形式为主。西方绘画也是以架上画形式传入中国的,它成为国内油画等创作与教学的主要方式。架上画的产生是绘画功能、材料、技巧、形式、教学方法和美学意义上的一次革命性转折。 俄罗斯架上绘画专业:艺术与创新的结合 架上绘画的作品通常是在非固定和非功利的基础上创作的。画布、纸板、木板、纸张、丝绸等都可以作为创作材料。这种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不受限制的独立环境,让他们的创意得以自由发挥。 架上绘画的主要材料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粉彩和丙烯等。近年来,结合书法的水墨画也变得流行起来。欧洲绘画是架上艺术的经典范例,而东方传统则不区分架上艺术和装饰艺术,它们通常在纸上或卷轴上绘画,以及在屏风、扇子等物体上创作。 教育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