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美术网

  • 13587667961
  • 97美术高考网-公益艺术文化美术教育!致力于李红伟名师公益美育美学课题研究体系
搜索
97美术网 首页 美术高考 院校介绍 查看内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2016-2-22 11:02| 发布者: quanshiyinian| 查看: 551| 评论: 0

摘要: 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是一所 ...

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设有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系、公共管理系、文化传播学院、安全工程系、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本科专业设有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社会工作、安全工程、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专业,形成了以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社会工作、安全工程等专业组成的特色专业群。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并于2013年起正式招生。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设置三个方向: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和劳动与社会保障。

  高职(专科)专业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专业。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行业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等情况进行优化配置,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307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4651人,高职学生1656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75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共1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根据教学的需要,常年聘请其他普通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把握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讲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着力规范体制机制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劳动关系和工会等领域所需要的,品德优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前为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将秉承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历史传统,践行“刚健创新、和而不同”的校训,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学科专业完整、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及河北涿州市,占地总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大学生公寓、电教中心以及与专业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办学设施。校园计算机网络设施先进,接入便捷,资源丰富,覆盖北京和涿州两校区所有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及学生宿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78余万册,电子数据库34个,电子图书133万种,电子期刊近2万种,与国家图书馆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工会干部培训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情报服务。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特殊人才需求为引领,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德育为先,并将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通过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以及教改项目,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劳动关系、法学两个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以劳动关系专业为主干的特色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两项教学成果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语言的力量》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专业培养方案框架结构

知识体系和课程类别分类
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
 
通识必修课
军事理论、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计算机、军事训练、思政课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通识选修课
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学校特色课程等模块,安排在第三至第七学期,原则上要求按照模块选课,每个模块不低于2学分。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根据不同专业而定,由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组成
专业实践教学(含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类课程与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专业选修课
任选课程模块
不同的方向模块课程,科研、专业技能提升的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等
学分合计
150-160

  ◆强化学业与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实施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学生学业指导与预警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转专业;开设辅修第二专业(学位);为鼓励学生到国(境)外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增加赴国(境)外交流项目等。

  ◆注重实验实践教学 为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学校建成了法学与社会工作、经济管理、劳动关系、文化传播、安全工程等5个实验区(含35个专业实验室)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场所。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于2007、2009年荣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12年5月,学校与“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学生实习基地荣获“2012年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学校高职学院荣获“2012年中国饭店业最佳名校奖”(金鼎奖)。2012年7月,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

  ◆教学与管理实现信息化 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覆盖所有教室,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课程及在线教育等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条件不断迈上新台阶。

  ◆多种举措吸引优秀考生 学校积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奖助贷体系,完善学生激励帮扶机制,制定多种奖励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校。

  ◆推进课外科技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宜信杯”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高校文科类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等竞赛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教学与科研 学校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近几年,学校教师承担北京市教改项目20项;近五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9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0项。

  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建立于1982年的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1994年,文化教研室转入工会学系成立公关文秘专业,开始招收公关文秘专科学生。1998年,该专业并入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招生。2000年,专业调整进学校英桥职业教育学院。2003年增设文化传播(新闻)专科专业,与文秘专业同时招生。2004年底,学校为适应开展普通本科教育和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设置文化传播系。该系的创建,为学校提升文学艺术素质教育与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培养文艺、新闻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并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2009年,文化传播系更名为学校二级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并经教育部批准增设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作为文化传播学院实训基地的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拥有全高清设备的350平米演播厅以及诸多先进的影视制作前后期设备,为本院学生教学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

  多年来,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2007年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8年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教学成果《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学校视频课《语言的力量》获得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课程”。截止2015年,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项,北京市教改项目2项,全总重点课题5项。

  文化传播学院共有35名专职教师,兼职教师13名。这些教师学养深厚,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专业背景涵盖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自2009年起,文化传播学院以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工人》杂志社为实训基地,并与中央教育电视台、全总宣教部、国际部、《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以及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文化、宣传和教育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为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科艺术类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

  学 制: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及初步的编导、制作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与专业综合改革

  专业特色

  1.以培养契合当下戏剧影视产业尤其是网络视频行业需要的“宽通型”应用人才为核心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及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具体而言,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为基本要求,将编剧的文学素养、剧本创作能力与编导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培养既能胜任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文案策划工作,又具备初步的编导和制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立足学校特色,加强对劳动及劳工领域的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与研究,使学生在全面接受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兼及劳动文化与职工文化的特色,关注广大职工命运、情感和生活,创作出优良的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3.借助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专业及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努力实践学科、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专业综合改革

  在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本专业先后有《实践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建设》、《以项目机制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外的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等六个项目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其中有两项为校级重点项目)。教育教学成果“新媒体时代新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学校第三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动画影视内容产业研究与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荣获学校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师资队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白俄罗斯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专业涵盖文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音乐学及文化产业研究等多个学科。其中,骨干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多位教师有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国家级报刊、出版社、影视公司、网络媒体等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以该专业教师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团队”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专业带头人

  王翠艳:文化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艺术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戏剧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戏剧影视文化。曾独立出版专著《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燕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学》,参与撰写《中国实验戏剧》、《中国艺术传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张迷世界》等图书多部,编著有《沈从文评说八十年》、《名家图说红楼梦人物》等图书六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戏剧》、《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另有剧评、书评多篇散见于各类报刊。2009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两项,院级科研项目一项、重点教改项目和一般教改项目各两项,参与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两项。曾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十佳、科研十佳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专著三等奖一次。

  韩婷婷:文化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讲授戏剧概论、中国电影史、类型片策划、美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类型电影。出版专著《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史学溯源》,参与撰写《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浅述我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创作批评》、《创意产业译丛》、《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等图书,参编教材三部。在《现代传播》、《中州学刊》、《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论文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2009年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艺术学青年基金项目、院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课题三项,院级一般教改项目两项。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公共课
通识基础课
40
27.1%
通识选修课
12
8.1%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13
8.8%
专业课
18.5
12.6%
专业实践课
23
15.6%
专业选修课
22
14.9%
综合实践教学
19
12.9%
合计
147.5
100%

  核心课程:艺术概论、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戏剧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影视声音、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表演导演艺术基础、摄影与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配乐、制片管理、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剧情片创作、纪录片创作。

  就业领域及就业前景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公司、网站等文化传播机构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工会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戏剧、影视及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创意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亦可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部分往届优秀毕业生

  许莹: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学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优秀团员。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研究所。

  王璐: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员。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研究所。

  吴桐: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法国来卡昂大学电影学院。

  杨帆: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首届戏剧文化节一等奖、优秀团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学院)是学校“三位一体”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并从2014年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作为普通本科院校中开设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高职学院共享本科教育的优秀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具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独立的教学和实训设施,高职(专科)优秀毕业生有机会升入本校本科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高职学院现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8个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专业为校企合作的共建专业,旨在依托企业在应用实践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就业资源,结合学校在理论教学和管理上的优势,共同培养相关行业的优秀人才。

  高职学院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共享本科优秀师资,同时,长年聘用国内相关行业高级技术专家担纲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高职学院建设有酒店综合实训中心、实训咖啡吧和茶吧、语音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数控实验车间、专业CAD和CAM实验室、服装实训车间、画室、立体剪裁室、服装专业工作室、形体训练室等20多项专业实训设施,以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高职学院一直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培养原则,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具体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个体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教学管理上科学合理,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行业的发展及时完善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学;课程设置上宽专结合,既面向就业,又兼顾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需求;学生管理上既严格又体现人文关怀,形成了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队伍,为学生的大学生活提供全面的指导。

  高职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积极与日本、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赴国外继续深造,就业和夏令营等进修和学习机会。酒店管理专业依托北京春晖园温泉度假酒店、北京昆仑饭店和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等为实训教学基地,开展工学结合模式的合作办学。

  高职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健全、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培养兴趣爱好和拓展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职学院在全校性(包括本科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及竞赛中一直名列前茅,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

  高职学院历年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后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和社会的赞誉。

  高职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依托本科教育的基础优势,突出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研究高职教育的类型、特点,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把教学质量、技术特色、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我们的目标是:把高职学院办成与企业联系密切、在行业影响较大、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艺术类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服装与服饰设计

  学 制:三年

  培养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服装设计能力,又有较高的工艺制作技能、现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专业性服装人才。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服装工业制版与推版,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能准确分析定单,熟悉成衣的工艺制作、生产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服装设备管理等,有较强的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版型设计和服装精做能力,成为服装行业里有技术、有理论、会管理、善经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针对服装专业实用性强,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我校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受到了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1、理论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强。行业内一线设计师、工艺师和打板师亲自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服装产业一线的实用技术。

  2、名师亲自参与教学。学生能够不出校门,享受到行业内大师的指导,其中不乏国内的十佳服装设计师,知名服装企业的设计总监等。

  3、实习和就业机会多。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进入中山市的服装企业进行实习,熟悉行业和相关工作岗位,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山市是国内服装设计和生产的基地,在服装领域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企业资源,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美特斯邦威和七匹狼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都在中山建立了生产和设计基地。

  课程设置

  造型基础、色彩、造型基础表达、服装CAD、服装设计软件(ps)、服装设计软件(Illustrator)、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与推版、服装专题设计、服装工艺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饰配饰设计、服装市场营销学、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使用、毕业设计。

  就业领域

  就业主要面向各服装厂、服装公司等服装生产企业,以及专卖店、商场、服装文化公司、时尚媒体等服务企业或机构,也可胜任各服装类学校专业教学以及实训指导等工作。

  ■ 高职艺术类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学 制:三年

  培养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修养和职业素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动画技术、影视技术以及网络传播技术,能够从事数字影视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原画设计、角色动画设计、动画创意设计、网络媒体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工作,集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动画艺术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方向以计算机专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流的专业师资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

  1、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计算机专业为依托,将以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和网络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与动漫动画设计完美结合,培养复合型动画艺术专业人才。

  2、企业和行业名师亲自参与教学。学生能够不出校门,享受到行业内大师的指导,包括国内知名的动漫和动画教授级专家,以及在央视等企业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业界名师等。

  3、赴日本专科硕士连读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开设日语学习课程,成绩优异者有机会在专科的第三年赴日本学习日语和进行毕业设计,日语水平达标者可在专科毕业后直接进入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就读应用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成绩优异者可获得日方学校提供的奖学金(金额相当于日本留学的学费)。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在动漫动画领域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是日本最早开设动漫动画专业的研究生院,与任天堂和GAINAX(该公司的动漫影视作品近年来一直位居日本票房第一位)等公司合作紧密。

  课程设置

  绘画与造型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动画角色设定、静态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基础、二维动画软件基础、三维动画、动画合成与特效、影视动画图像处理、动画场景设计制作、动画运动设计(原画)、影视动画导演、动画制作及工艺流程、剧本与分镜头、故事版与动态分镜设计、后期合成与特效。

  就业领域

  毕业生能够在国家机关、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门户网站、影视制作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开发、动漫动画产业策划与经营,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 高职艺术类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

  学 制:三年

  培养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新闻学、文学、语言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各类节目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的复合型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实用性强、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形式。以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薛飞老师为核心的师资团队,专业构成合理,包括多名曾经在中央和各省市广播电视领域从业多年的优秀主持人和教育专家,大部分教师常年工作在教学和相关培训的一线,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教学过程中,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为其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计划,坚持小班教学,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

  课程设置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学、语言表达基础理论、普通话语音训练、播音发声训练、新闻语言表达基础训练、艺术语言表达基础训练、新闻播音、文体播音、形体训练摄影基础、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类型节目主持等。

  就业领域

  当前,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飞速发展,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大力增开频率、频道,特别是广播电视向网络媒体迅速扩军,促使了广电行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大量需求;本专业拟为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传媒、网络媒体、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输送复合型语言传播、庆典主持、公关宣传策划人才。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网>>

 

解读美术新闻、更多独家分析,尽在97美术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jz_fbzt! !jz_lxwm! !jz_gfqqq! 画室广告投放
返回顶部